一、课题背景柑橘是世界产量第一的水果种类,也是我国第二大水果[1],柑橘在加工生产橘子汁或生鲜食用时,约产生40%~50%的皮渣[2],这些果皮除极微量地用于中成药配方之外,几乎99%的柑桔皮都被作为废料丢弃了,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造成环境的污染。
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柑桔类果皮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然而这些皮渣中含有黄酮、果胶、天然色素等多种有效成分,是食品、饮料、糖果的调香剂及医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重视了对柑桔果皮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对橘子皮的开发除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果醋、乳酸饮料、高蛋白饲料等外,橘子皮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就是围绕其有效成分的提取而展开的[3]。
柑橘皮中含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天然色素物质,一类为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另一类为水溶性的黄色色素,它们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可作蛋白食品、淀粉食品、调味品的着色剂,也可用于染料、制药、化妆品等行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色素[4]。
类胡萝卜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在植物中,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光合系统正确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花瓣、果实和彩色叶片等呈色的主要色素。
在人类健康方面,有些类胡萝卜素作为VA的合成前体能够改善视力,有些类胡萝卜素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癌风险和防治心血管病等多种功效[5]。
此外, 类胡萝卜素还可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的天然着色剂以及动物饲料的添加剂。
据报道, 2018年商用类胡萝卜素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4亿美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