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通常是指一种直径在 1 ~ 100 nm 范围内的微小金颗粒。
同化学方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粒径有所差异,但均在 510 ~ 540 nm 可见光不同化学方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粒径有所差异,但均在 510 ~ 540 nm 可见光谱范围内有一吸收峰,金纳米颗粒颜色随着粒径的增大依次发生橙黄、酒红色、深红色和蓝紫色变化,其最大吸收峰随着粒径的增大而红移。
金纳米颗粒由于粒径小、溶液体系稳定、有一定的显色能力以及较好的生物兼容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检测研究中,为核酸、蛋白质、细胞因子等生物物质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分析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荧光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金纳米颗粒具有长时间稳定保存、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其在斑点免疫、比色分析以及电化学等生物检测法中,常常作为标记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被广泛使用。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溶胶凝胶法,是指用还原剂柠檬酸钠、抗坏血酸、硼氢化钠等将氯金酸还原成金原子,还原的金原子首先以金核的形式存在,然后负离子(AuCl2-)和部分正离子(H )吸附于生成金核的表面形成吸附层,最终形成金纳米颗粒。
一般情况下,随着柠檬酸钠、抗坏血酸、硼氢化钠等还原剂的加入量不同,可得到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中,柠檬酸钠还原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金纳米颗粒的表征 金纳米颗粒表征的直接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间接方法包括:红外光谱(I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等。
其中,TEM 是最主要的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