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概述
豆科(Leguminosea)岩黄芪属(Hedysarum Linn.)植物,全世界约有15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的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我国约有42种,归于4个组,即木本组(sect.FruticoSa),多茎组(sect.Multicaulia),短茎组(Sect.Subacaulia)和扁荚组(Sect.Obscura),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荒漠区和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高寒山地。迄今为止从岩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 如黄酮类、苯并呋喃类、香豆苯醚类、多糖、有机酸及其他成分。其中黄酮类主要包括: 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紫檀素、花色素和山酮。
在该属植物中,红芪(Radix Hedysari)为豆科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H. polybotrys)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 中医常作黄芪入药。经研究表明, 红芪的降压、抗菌效果均比黄芪好, 且其毒副作用更小。近年来随着黄芪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黄芪的野生资源逐年减少, 因此对红芪及同属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可以扩大药用资源,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山岩黄芪(H. alpinum)与红芪同属一组,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目前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尚不明朗,本课题拟对其所含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探索山岩黄芪的药用价值,并希望能够丰富该属的化合物类型。
二、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岩黄芪属植物中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山岩黄芪中的化学成分分析。
3.山岩黄芪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结构鉴定,至少获得两个化合物。
三、研究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