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肛瘘手术中的合理性调查课题性质 基础研究 radic; 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抗菌药物是治疗各种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近年来各种疗效好、低毒的抗菌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大的可选性[1]。
在抗菌药物未应用于术前的时期,人们发现病人在手术后的感染率并没有因为使用抗菌药物而降低,进而没有意识到抗菌药物的预防作用,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先期使用能够降低一些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防止术后感染[2][3]。
围手术期通常是指手术前、中、后的一段时间范畴, 主要包括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过程[4]。
手术本身的侵袭性操作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是造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一个因素。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外科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可能,并综合患者自身机体情况及手术类型决定是否用抗感染药物预防,其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发生的感染, 而不是清除其他部位的感染,也不是为治疗其他的院内感染[5]。
预防手术所致的感染应强调手术时患者手术部位的抗菌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杀菌水平,手术后则应尽快停用。
合理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6]。
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或使用不合理,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增加细菌耐药的发生,例如,原来用1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治好的感染, 现在则需要用到几百万单位[7],而且由于耐药基因通过质粒转移, 一个病原菌能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由此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因此卫生部提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规范院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其更加安全、有效、合理、规范。
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我国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规范的问题,长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仅失去预防的意义而且还有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难治性感染[8],常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肝肾等脏器功能的伤害、听力损害、二重感染以及产生细菌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9],甚至部分医院表现出滥用现象[10],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尤为严重[11-1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