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人与海》中“冰山原则”的极简主义思想文献综述

 2023-10-24 10: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明威自从20世纪20年代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而引起全球性的轰动以来,他的作品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他的名字成了勇敢无畏与坚强不屈的代名词,“海明威精神”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受到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民的喜爱。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更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自20世纪5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六十多年来《老人与海》历经零散的接受阶段到不断升温的学术交流阶段,学者们对它的研究由开始单一的视角向多角度、深层次扩展,其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从哲学与伦理的层面对这部小说展开思考,发掘小说对于生命意义的探讨,分析作品中对于人类生命与大自然的调和或不调和的关系,人活着的使命感以及死亡到来的必然性,人类的悲剧命运以及人性的不完美等。如谷钟慧《困境下的存在——解读老人与海》(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谭力铭《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命伦理》(《文学教育(下)》,2014年12期)、马瑞香《桑提亚哥的生命与价值——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分析海明威在人物塑造以及人物关系构建方面的功力。桑地亚哥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最显著的性格特征是勇敢倔强,面对大马林鱼毫不畏惧,超越自我,完成对生命轰轰烈烈的塑造。桑地亚哥是海明威作品中众多典型人物的深化和升华,是“硬汉形象”的最高代表,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不朽形象。如:姚玉兵《浅析老人与海中经典的硬汉人物形象》(《电影文学》,2014年14期)、殷亚娇。房永彬《谈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和斗争精神》(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2期)。

3、从《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语言以及修辞入手来进行文本分析。《老人与海》语言简练、真实、刻意的重复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充分体现主人公的坚毅果敢。如姜国波《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语文建设》,2016年24期)、高文梅《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特色语言》(《语文建设》,2016年03期)。

4、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入手,研究主人公桑地亚哥与大自然的关系,认为人更应该敬畏生命,保护自然。如吴珊《老人与海里人与自然的生态内涵》(《语文建设》,2015年15期)、黄耀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重新解读老人与海》(《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9期》)。

5、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世界其他作家作品中的主题、内容、文化以及审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如李瑶《年月日与老人与海的比较研究》(暨南大学硕士生论文)、余思怡、马晨迪《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北方文学(下旬),2016年09期》)。

《老人与海》在中国六十几年的历程,对国内受众群体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了一代中国作家和文学青年。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学术界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研究的已经较为全面,对此书的研究应从一些更新颖的角度入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