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我国社会组织政策倡导现状
(一)公民政策参与自发性增强
中国政策决策过程中已经逐渐发育出有利于政策倡导的制度环境。如政府建立价格听证会、信访条例、政务信息公开和电子参与(如公开政府领导信箱等) 制度等。经历着商业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媒体,对官方政治领域的依附性也正在减少。网络的发展对公民社会的影响力也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公民社会组织也在崛起,对政策倡导也带来实质性推动,具体而言有,公民的直接选举权扩大、推行社会自治、公民知情权扩大和公民的监督权扩大,这些都逐步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为政策倡导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公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从支撑基础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公民也逐步改变了以前只是关注自己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而转而关注政治等上层建筑的问题;公民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储备了参与能力;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开展,民众向城市聚集,公民更加近距离地深刻公共政策的影响,从而强化了参与意愿,壮大了公民参与的主体。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地方民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和应该享受的权利,再也不满足于仅仅作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客体(对象)而存在,只是被动地认可和接受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方案,而是强烈要求作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主体之一,具体参与和过问公共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使公共政策能够更充分地代表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法制发展的角度来看,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义务和权利对等的观念越来越强,认为自己有遵守地方政府规章政策的义务,但同时也有向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施加影响、维护和实现自己合理诉求的权利,因而强烈要求从制度上和法律上更加明确自己的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地位。(罗来一.当代中国的政策倡导研究——以福建厦门PX事件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
(二)政策倡导渠道多元化
虽然,我国近年来努力拓展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途径,不断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等制度建设。当前,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人大和政协等基本社会制度参与,这是主要渠道。二是通过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等,属于辅助渠道。三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电子政府、政务公开和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渠道,属于新兴渠道。
以上的参与渠道有利于群众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高政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也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履行和政治系统的稳定。(果佳,王海玥.中国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与政策倡导——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的分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7,25(1):31-37)
当前,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制度化渠道较少,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人大和政协等基本社会制度参与,这是主要渠道。二是通过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等,属于辅助渠道。三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电子政府、政务公开和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渠道,属于新兴渠道。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国家级新区政务服务改革研究——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个案分析文献综述
- 灾后地方政府危机学习的内在逻辑——以深圳光明新区滑坡为例文献综述
- 我国城市流浪犬问题管理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 全域性空间再造:土地综治推动下的生态资源整合模式—苏南某农业主导型特色镇的启示文献综述
-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公益的问题分析文献综述
- 社会组织政策倡导的困境与消解文献综述
- 社会组织党建的功能与实现探析文献综述
- 基于EQ-5D量表的杭州市孕晚期经产妇生命质量现状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 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措施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 2018-2020年飞行员糖尿病风险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