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妆品行业监管体系研究——基于国际比较与PMC指数模型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03 07:12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化妆意识的普及,化妆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化妆品零售总额达4026亿元,创8年最大增幅。为了切实保障公民利益,规范行业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加强行业监管,保证化妆品的质量。自1986年出台的《化妆品生产管理条例》后的30多年,化妆品行业不断发展,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应的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2021年是化妆品行业的规范元年,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涉及备案、分类、原料、生产经营、标签管理等规范和标准也陆续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化妆品行业全面规范化管理时代的到来。

相比而言,美国、欧盟、日本对化妆品的监管历史悠久,体制也更为完善。欧盟化妆品法规规定,化妆品上市前实行备案制,并明确承担产品安全责任及上市后及时报告不良反应的责任人,对产品实施以企业自律为主的管理模式;美国对化妆品的监管模式与欧盟类似,以企业自律、上市后监管为主,不强制化妆品在上市前必须通过 FDA 的批准,但销售该产品的公司或个人对其安全性负有法律责任;日本对化妆品不实行审批制,企业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自行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负全部责任。将国内外化妆品监管体系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化妆品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政策方面。在梳理了30年多年来我国中央层面颁布的各项化妆品监管法规后发现,国家从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对于化妆品的监管开始走向规范化,并且开始大幅增加化妆品监管政策出台力度。因此,作为化妆品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为了更好地控制化妆品质量安全,提高化妆品行业监管效率,在化妆品监管政策数量处于快速增长之时,有必要对比借鉴国外经验,对近几年化妆品监管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化妆品监管体系完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基于现有的研究,梳理分析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监管体系,重点探讨近几年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的新形势下我国化妆品行业监管现状,再结合美国、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监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监管体系的差异,再具体针对我国近几年突增的化妆品监管法规政策,运用PMC指数模型进行量化评价,并提出我国化妆品监管体系的完善建议,解决化妆品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意义:近几年,我国化妆品行业不断发展,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但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尽管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化妆品监管体系,并对近几年我国出台的化妆品监管政策进行量化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补充完善我国的化妆品监管体系。另外,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国家化妆品行业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化妆品行业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以更好地控制化妆品的质量,保障公众合法权益。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参考有关化妆品监管制度的文献,为论文写作提供研究思路和相关的论证材料。

2.政策分析法:梳理分析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监管政策,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

3.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化妆品监管体系,和我国现有的制度进行对比,找出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其他国家化妆品监督管理体系当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