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title}
《员工身份冲突对工作有效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姓名:林超玲 学号:916107820213 指导教师:段光
1 文献综述
1.1相关概念
1.1.1身份与工作身份
身份一词在百度百科词条中被解释为: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这一解释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普遍理解的身份概念。除此之外,在汉字解释中身份还有“具备的身价”以及“作出的姿态、架势”等几种阐释。也就是说身份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背景的标识,个体通过身份表现自我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身份概念的研究是运用社会学理论探索自我的过程。下表(表1 )整理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于身份概念的相关定义:
表1 身份的定义
学者 |
定义 |
Tajfel(1972) |
个人的身份认同是指个人构成自我这一概念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在自己作为某个(或某些)社会组织结构的成员时,个体对这一身份的认知,以及作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对这种身份的评价和和情感等方面的额外价值同样附加于个体上。 |
Albert amp; Whetten(1985) |
个人和群体根据他们的核心的和独特的特征来定义自己,包括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所持有的期望。 |
Pratt amp; Foreman(2000) |
身份代表了一个人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者集体对“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 |
Stryke(2000) |
不同个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各式各样的角色,其将这些角色转化成自己所具有的不同身份,其中,每个身份对应相应的角色。这个人全部的身份共同整合就形成了自我,个体身份认同这一过程中,个体自我表现出来。 |
Ashmore等(2004) |
身份是一种对自己的主观要求,它是一个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的根深蒂固的指南。 |
个体身份来自于环境,并依附于情景展现。在不同的环境赋予了个体不同的身份,身份构成了个体自我与环境的相通的桥梁。所以,工作身份是工作认知的一部分,指的是个人在组织中如何定义自己。它包含两方面的主观认识:“我是谁”和“我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1.1.2 员工身份冲突
身份来自于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身份。根据文献,Creary、Caza和Roberts将多重身份定义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个体依附在自己身上,作为其多重社会群体成员身份的一种功能hellip;hellip;以及角色”。Hobfoll所提出的资源保存理论认为个体拥有的满足不同角色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个体总是倾向于获得和保存时间、精力等资源,一旦资源过度消耗,个体就会产生压力。一个员工可以拥有多种身份,包括多重工作身份和多重非工作身份。每个身份的重要性不同,员工对不同身份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同身份之间的关系产生冲突。身份冲突在1989年被Ashforth 和Mael定义为个人和群体身份固有的“价值、信仰、规范和要求”之间的冲突。从这个定义出发,员工关系冲突可以被定义为:员工的多重身份之间的“价值、信仰、规范和要求”之间的冲突。一些研究强调了身份冲突的重要性,定义为一个人身份之间的紧张或对立程度(Benet-Martinez amp; Haritatos, 2005;Greenhaus amp; Beutell, 1985;Horton, Bayerl amp; Jacobs,2014)。身份冲突是一个人为了维护或保存另一个身份而在与一个身份相关联的含义、价值观和行为之间挣扎或必须放弃的经历(Ashforth等人,2008;Burkeamp;amp;Stets,2009;Horton等人,2014)。詹姆斯 James(1983年)称这种身份冲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不和谐的分裂”。研究表明,身份冲突是各种身份的共同体验,从移民的种族和民族身份之间的冲突(Benet Martinez amp; Haritatos,2005)到工作和职业非工作身份(Kreiner等,2006)。
1.1.3 工作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工作有效性指的是员工的工作行为和达到工作目标的程度。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知道影响工作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工作方式等。
1.2 研究现状
身份冲突不仅反映了我们对自我的主观体验,而且对个人和组织都有重要影响。当前已有的研究提供了对多重身份如何影响人们的幸福感(Brook,Garcia,amp;amp;Fleming,2008;Shihamp;amp;Sanchez,2005;Thoits,1983)和个人专注任务的表现(Cheng,Sanchez Burksamp;Lee,2008;Tadmor,Tetlockamp;Peng,2009)的洞察。虽然许多研究更专注于身份冲突给员工与客户互动之间的情感劳动所带来的影响,不过Ashforth和Humphrey等一些学者却认为焦点员工的身份在人们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近的研究表明,员工对任务的认同使他们能够真实地向客户展示产品(Yagilamp;amp;Medler Liraz,2013),而对组织、客户或品牌的认同会影响客户服务行为和销售(Hughesamp;amp;Ahearne,2010;Johnsonamp;amp;Ashforth,2008年)。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工作中身份冲突的更广泛后果,包括工作场所身份认同冲突的可能性。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大量记录了有关于身份冲突的重大且往往有害的影响。(Glynn amp; Voss,2006)Fiol等研究人员在2009年还给出预测:随着工作场所环境和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剧,基于身份的冲突只会增加。身份冲突会耗尽一个人的动机和认知资源。通过消耗其中一种能量(Marks,1977年;Rothbard,2001年;Thoits,1991年)和制造压力(Hirsh amp; Kang,2016年),努力定义自己会耗尽动机资源。当多重身份显著且不一致时,人们可能会通过忽略相互冲突的身份(Hugenberg amp; Bodenhausen,2004年;Petriglieri,2011年)和通过分配认知资源来选择和调节他们的行为(Baumeister,2002年;Lyubomirsky amp; Nolen Hoeksema,1993年;Rothbard,2001年)。
目前,虽然有关身份冲突主题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但已有的的研究主题还比较零散,关于身份冲突对工作有效性的影响还没有系统和具体的研究和理论。
2 研究项目简述
2.1 研究问题
当前组织中的员工普遍存在同时具有多个身份的现象,通常员工都会拥有多个工作身份或非工作身份,这些身份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兼容,或者对个体的时间和精力等有限资源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导致身份冲突。目前学术界关于身份冲突主题的研究正不断出现,但关于身份冲突对员工个体以及员工工作的确切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记录。本文主要研究问题是员工的身份冲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和认识,运用管理学知识理论对如何在多重身份共存情境下提升员工工作有效性提出相关建议。
2.2 研究途径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现有文献分析和逻辑推演,构建员工身份冲突与工作有效性之间的影响模型,提出合理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内容的合理性。
3 参考文献
[1]KATE E. HORTON, P. SASKIA BAYERL AND GABRIELE JACOBS.Identity conflicts at work: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5, S6–S22 (2014)
[2]RAMARAJAN L, ROTHBARD NP, WILK SL. Discordant Vs. Harmonious Selves: The Effects of Identity Conflict and Enhancement on Sales Performance in Employee-Customer Interac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7;60(6):2208-2238.
[3]温义媛.从工作重塑视角探究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的路径[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04):128-132.
[4]段光,庞长伟.多团队成员身份情境下团队间多样性对员工综合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09):1285-1294.
- 欧阳帅. 角色—身份显著性、工作家庭冲突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 陈礼花.二孩时代下双元压力对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研究:多重身份的视角[J].教育观察,2018,7(07):4-7 89.
- 卫武,倪慧.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的视角[J/OL].管理工程学报:1-9[2019-11-30].
- Foreman P, Whetten DA. Membersrsquo; Identification with Multiple-Identity Organization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2;13(6):618-635.
- Kreiner GE. On the Edge of Identity: Boundary Conflict and Workplace Fit[J].2001.
[10]Ramarajan 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Research on Multiple Identities: Toward an Intrapersonal Network Approach[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14;8(1):589-659.
[11]Hong W, Zhang L, Gang K, Choi B. The Effects of Expertise and Social Status on Team Member Influenc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Intragroup Conflicts[J]. Group amp;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019;44(4):745-776.
[12]Mittal S. Talent without power: Status and power dynamics of performance and intragroup conflicts in engineering tea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19;30(4):566-587.
[13]Meeuwissen SNE, Stalmeijer RE, Govaerts M. Multiple‐role mentoring: mentorsrsquo; conceptualisations, enactments and role conflicts[J]. Medical Education. 2019;53(6):605-615.
[14]Breaches in the Boardroom: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Conflicts of Commitment in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7;8(6):593-611.
[15]李秀杰.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认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7(12):44-48.
[16]霍垒杰.“斜杠青年”现象透析及引导策略[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3):4-7.
[17]]岑杰,陈雪津,盛亚,翁桑妮.混合社会组织多重身份的生成机理研究——基于社会烙印动态性视角[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8,11(02):130-147.
[18]王成城,李晋,高先锋.基于组织身份冲突与模糊的并购有效性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05):40-41 45.
[19]Piening E P, Salge T O, Antons D, et al. Standing Together or Falling Apart? Understanding Employeesrsquo; Responses to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Threa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a).
[20]杨云霞,黄亚利.公共部门临时工的身份冲突——对88份文本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2):104-107.
[21]胡睿玲. 工作价值取向、工作重塑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2016.
资料编号:[554251]
《员工身份冲突对工作有效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姓名:林超玲 学号:916107820213 指导教师:段光
1 文献综述
1.1相关概念
1.1.1身份与工作身份
身份一词在百度百科词条中被解释为: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这一解释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普遍理解的身份概念。除此之外,在汉字解释中身份还有“具备的身价”以及“作出的姿态、架势”等几种阐释。也就是说身份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背景的标识,个体通过身份表现自我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身份概念的研究是运用社会学理论探索自我的过程。下表(表1 )整理了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于身份概念的相关定义:
表1 身份的定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