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保健品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献综述

 2022-12-02 08:12
  1. 研究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被提出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从未停止,针对当今企业应当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一直是众多研究人员研究讨论的热门。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社会责任旨在赚取更多的利润,为企业股东增加效益,另一部分学者则将社会责任的范围扩大化,不仅是企业股东,其余利益相关者也被涵盖在社会责任的涵盖范围内。

广义上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将资源有效利用,用于有利于社会和环境方面,致力于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环境,实现企业自我贡献。狭义而言,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不同程度的增加企业绩效,推动企业整体发展。根据研究表明,相较于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受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更明显。

总体而言,企业不仅仅需要对内部职工和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在保证正常运用盈利的同时,也需要对环境和公众以及面向的消费者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基于此,企业无法延续过去的运营模式,无法将企业盈利作为唯一指标,在运营生产过程中,除了重视员工的价值,还将进一步关注其生产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影响,是否对此类因素产生贡献。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理解均不足,以发达国家为例,其针对企业设置的社会责任制度已趋于完善,市场机制对企业发展运营具有较强影响力度,有效性可见一斑。因而,相较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处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的绩效同社会责任之间的相关性更明显。由此可见,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远远落后于处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的现状。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中国为例,国内企业也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社会责任。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企业生产力革新对其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可通过创新和研发投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部分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和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找到国内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促进保健品公司稳健发展,同时推动保健品行业经济提升。

  1. 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

1924年,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被提出,Oliver Sheldon率先向大众解释其具体概念,学者Archie以及Carroll细化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通过框架的建立将其内容具体化。学者Wartick进一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完善,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加入经济理论的研究,并将两者结合,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的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

现代创新理论最先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旨在获取潜在利益,即最大额度的利润。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可追溯至1972年,学者Moskowitz提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975年,Vance提出,根据研究发现,公司绩效并未因为社会责任的投入而增加,反而出现下跌现象。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包括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不相关关系以及混合关系。

  1. 拟采用研究方式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有关研发投入、社会责任和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以及查阅保健品公司相关经验数据和年报,加深对保健品公司运营理解,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研发投入以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因变量对公司绩效影响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实证分析法。通过收集目标公司的年报信息和经验数据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突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综合利用回归模型,旨在使研究分析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理论科学性。

五、研究假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