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c-di-GMP水解酶基因PA2567体内与体外功能验证文献综述

 2023-04-16 10:04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引言生物被膜(Biofilm,BF)是细菌为适应自 然环境,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而 形成的特殊存在形式,是由多细菌组成的 膜状结构,而并非单一细菌的膜成分。

细菌 生物被膜的生存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其中的 细菌抵抗临床抗生素和工业设施中杀菌剂 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抗人体的免疫清除 作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从 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 。

铜绿假单胞菌 ()是医院内感 染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生物被膜形成常 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

本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人工器官和留置导管使用的F益增多,生物膜相关感染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于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背景2.1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

生物膜中水分含量可高达97%,除了水和细菌外,生物膜还可含有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细菌裂解产物等[1]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是 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受外界环境,如营养成分、pH、 温度、渗透压、水流冲刷力、介质的表面特性及铁离子浓度和 氧化还原电位等,也是个动态过程。

[2]主要包括:条件膜沉积、介导吸附、微菌落的形成、生物膜的成熟与散播四个阶段[3]不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不尽相同,且涉及复杂的遗传基础、代谢机制和胞间信号转导系统,易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控细菌生物膜形成的主要信号通路简述如下。

(1)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QS):细菌通过调控自分泌信号分子(自诱导因子,AI)的浓度,进行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生理行为。

当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积累到一定浓度时, 通过磷酸化级联或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ic acid,第二信使)将信号传递到胞内,活化相关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生物膜形成等生物行为[4-5](2)双组分调控系统:一种由传感蛋白(组氨酸激酶)与应答调节蛋白(反应调节子)组成的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系统[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