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枣(学名:Ziziphus jujubaMill.)是鼠李目鼠李科植物,一般指枣树的果实,是一种食药两用的天然原料,原产于中国,呈长圆形,未成熟时黄绿色,成熟后褐红色。
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素,除供鲜食外,可以制成蜜枣、红枣、熏枣、黑枣、酒枣、牙枣等蜜饯和果脯,还可以作枣泥、枣面、枣酒、枣醋等。
枣可供药用,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1],为重要药品之一。
枣树叶、花、果、皮、根、刺及木材均可入药。
近代化学分析表明,尤其是枣果,含有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维生素A、B1、B2、C、E、P和烟酸,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P极为丰富,具有维生素丸之称[2-3],医药价值为中国研究最早、应用最广。
枣原产于中国,在我国有长久的栽培种植历史,也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产品。
在枣中,cAMP、多糖、三萜酸是其最主要的营养活性成分,且在科研领域研究较多,也是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
通过研究其三大营养活性物质在不同成长时期的含量变化,从而为大枣的合理采收期的确定、枣果实的开发利用、高营养价值枣的种植以及枣的功能性食品研发、新药研发及深度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进而提高大枣的综合价值[2]。
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存在分布最广泛天然色素之一,目前已被检测发现的类胡萝卜素多达700多种,在人体中同样存在着类胡萝卜素,它对机体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①维生素A原;②抗氧化功能;③抗肿瘤;④对眼睛的保护作用;⑤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以及保护皮肤等功能[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