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维生素保健品常由VA、VB12、VC、VD、VE、VK、叶酸和一些矿物质组成,具有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保健功能[1]。叶酸[2](folicacid)是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最初是于20世纪40年代从菠菜中分离提取而得名。叶酸与人体重要的生化过程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核酸的合成及氨基酸代谢,对细胞分裂、增殖和组织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叶酸缺乏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后者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且会出现先兆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增高。许多研究证实了叶酸与新生儿缺陷、成年与老年心血管病、精神科疾病、胃肠功能异常、免疫学缺陷及肿瘤等具有相关性。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但天然食物所含叶酸大部分以多谷氨酸叶酸的形式存在,且含量不高。美国1998年1月1日起已强制规定在某些谷物食品中强化酸,FDA规定1000g谷物食品(如面包、面粉、早餐谷物、大米等)强化1.4mg叶酸[3]。叶酸具有很多的营养生理功能,它能参与遗传物质与蛋白质的代谢,叶酸以辅酶形式参与)碳单位物质的转移和利用,在嘌呤、嘧啶的生物合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参与DNA和RNA的合成。同样,叶酸在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甘氨酸和丝氨酸的相互转化、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分解代谢、同型胱氨酸以及转化蛋氨酸的甲基化过程。叶酸还能影响动物胰腺的分泌,Maciejewska等(1993)指出,在过量的蛋氨酸日粮中添加叶酸,将会使血浆胰岛素水平、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和组织糖元明显增加。Wagner(1995)报道,叶酸缺乏使胰腺的一碳单位代谢紊乱,造成淀粉酶的分泌受到抑制。已经证明以叶酸为辅酶的一碳单位代谢和甲基化作用对胰腺的分泌功能有影响(Home等,1997)。不仅如此,叶酸还是维持动物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叶酸缺乏的动物,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提高,同时T细胞、B细胞功能及抗体合成受阻。用叶酸或甲基缺乏的日粮饲喂雌鼠,将会降低肝中Poly(ADP-ribose)polymerse(PARP)的活性,促进肝中肝瘤的发展。此外,叶酸参与胆碱的合成、色素的形成,红细胞、白细胞合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胃肠道功能所必需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关于叶酸的检测方法,但由于应用对象的不同,对其检测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我国已在婴幼儿、老年食品中强化叶酸。但由于缺少快速的检测方法,因而一般实验室还未开展叶酸含量的测定。因此,建立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各种食物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强化食品及老年食品中的叶酸含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用于叶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微生物法,放射免疫法,气相-质谱联用法等。国外20世纪70年代提出叶酸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高效离子交换层析、离子对分配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等,这类方法可以进行1种或几种叶酸类物质的分析检测,实现叶酸不同成分的分离,因此发展较快。同时,色谱法在叶酸分析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效液相法。
1叶酸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1微生物法
微生物法是检测生物体叶酸的经典方法,通常所用的微生物有粪链球菌、干酪乳酸菌和啤酒小球菌属。此3种微生物对不同形式叶酸的敏感度不同。粪链球菌只对非甲基化叶酸敏感,如叶酸(PteGlu)、二氢叶酸(DHF)和四氢叶酸(THF),可用于鉴别分析各种形式叶酸在不同检测物的分布。干酪乳酸杆菌对单谷氨酸叶酸、含2或3个谷氨酸叶酸(PteGlu2和PteGlu3)及其还原型衍生物均敏感,是3种微生物中反应谱带最宽的一种,也是最为常用的菌种。
微生物法除了用于检测血清和全血叶酸外,还可用于检测纸血片叶酸[4],检测结果为叶酸与血红蛋白的比值。由于纸血片标本制备技术简单,纸血片叶酸稳定性较好,故该法对大规模人群叶酸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5]。
我国国家标准《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GB/T5413.1-5413.32-1997)中测定叶酸的方法即为微生物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