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摘要: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是其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毒性及代谢规律,本文对多种测定利巴韦林含量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望找出更加有效便捷的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血浆利巴韦林的残留,为合理用药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氮唑核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1.利巴韦林综述利巴韦林(Ribavirin)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该药是传统的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首选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婴、幼儿及成人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也常与干扰素合并,用于治疗各型肝炎。
随着该药应用的日益普遍,与其有关的不良反应报道尤其是一些罕见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加。
1.1作用机制OMP的核糖核酸聚合酶是其活性靶位之一,RNV可以对MP脱氢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促使细胞内的GTP库消竭,继而对mRNA5端帽化产生影响,通过对mRNA翻译起始及链延伸产生抑制作用,继而抑制病毒核酸形成。
1.2代谢规律魏法山等人对畜禽体内利巴韦林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利巴韦林消除的主要途径为代谢转化, 其通过肾脏代谢消除的部分仅占5%~15%。
剩余部分在动物体内可能的代谢途径有两条: 一条代谢途径是去核糖基化或酰胺水解形成三唑羧酸代谢物; 另一条是可逆的磷酸化途径, 磷酸化的活性产物包括利巴韦林单磷酸、利巴韦林二磷、利巴韦林三磷酸,其中涉及多种酶(腺苷激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