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实现了由宏观到微观世界的跨越。数十年来,人类的科学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介馆领域,即研究在1~100纳米范围的客观物质,及其所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是一类智能型的纳米材料,既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性质,又具有磁响应性及超顺磁性等磁学性质。这些特性使其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如生物医药、磁流体、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储存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极其活跃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在基础科学和实际应用中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
物质的磁性来源于物质内部电子和核的磁性质,任何带电体的运动都必然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自然界的任何宏观物体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磁性。随着纳米技术与磁学的结合,给磁学这一古老学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纳米磁性材料表现出了很多新的性质与现象,从而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磁性纳米颗粒这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药物载体和生物分离等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其中,用磁性纳米颗粒对一些疾病(主要是治疗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近年来磁性纳米材料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磁性颗粒在人体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特异性,这是由于当它们被注射进入体内以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并在调理素的作用下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并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摄取,从而使它们主要集中在肝、脾、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细胞丰富的组织和器官中,使相应区域的信号减弱,而肿瘤组织因所含的正常吞噬细胞很少,细胞信号基本不变。利用这个区别可以进行癌症诊断,如磁共振成像。疾病治疗是先制成由药物、磁性颗粒及骨架材料组成的载药磁性纳米微粒,然后在外磁场引导下,通过各种给药途径选择性到达并定位于肿瘤靶区,最后药物在肿瘤组织细胞或亚细胞中以受控的方式释放并发挥药效。此过程对正常组织无影响或影响较小,从而达到降低药量、减小毒性、提高疗效的目的。另外,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定位于靶区的磁性纳米颗粒能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迅速升温至有效肿瘤治疗温度,抑制肿瘤生长甚至使其消失,而无磁性粒子存在的正常组织则不会受到损伤。此即磁介导热疗,通常简称为磁热疗。
1957年Gilchrist等首次提出了磁感应热疗的概念,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希望。磁热疗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手段,其原理基础是将磁性纳米颗粒置于交变磁场中,因产生磁滞释放热量,使局域温度升高,而肿瘤热疗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远小于正常细胞,当温度大于42℃时,肿瘤细胞就会大量死亡,但人体正常细胞只有到48℃以上时才会死亡。基于此原理,热疗法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癌症治疗法。
磁热疗技术从出现至今的60多年历史中,许多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众多关于磁性材料的产热能力和在动物体内外的生物医学疗效方面的研究结果都证实该技术的可行性,也预示着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磁热疗抗癌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化雪、物理、医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真正要实现临床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实验致力于研究磁性纳米颗粒的磁热性能。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