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EGFR/c-Met双重抑制剂的设计和合成文献综述

 2023-02-12 08:02

一、课题背景目前,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调查,2012年全球范围内约有1400万例的新增肺癌病例被确诊,并且约有820万患者死于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5%,提高此类疾病的治疗反应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建立新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NSCLC的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目前备受瞩目的肿瘤治疗靶点,针对其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EGFR位于细胞膜表面,由高度保守的胞内酪氨酸激酶区、胞外配体结合区和单链跨膜区组成,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

在与配体(EGF或TGFalpha;)结合激活后,EGFR由单体转化为二聚体,这种二聚化作用会激活受体在胞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导致其羧基末端酪氨酸残基的自磷酸化。

胞内其他的一些蛋白会通过自身的SH2结构域与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结合,继而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包括MAPK,Akt和JNK通路, 从而诱导细胞增殖。

研究表明,许多实体肿瘤中存在EGFR的高表达或异常表达,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

因此,以EGFR为靶点的药物一直是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近年来,不少以EGFR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都已投入使用。

第一代EGFR-TKI 例如吉非替尼,通过与过表达或过度活化的EGFR上ATP结合位点可逆地结合,来抑制EGFR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形成。

但是这种可逆抑制剂的缺点是易产生二次突变(T790M)而导致耐药性,调查显示,约50%的临床耐药病人具有EGFR T790M突变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