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t/EGFR双靶点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文献综述

 2023-02-12 08:0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癌症变得越来越普遍且致死率极高,因此人们对于癌症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普通抗癌药及化疗等措施虽能延缓癌细胞的增殖与生长,但对于人体也有着不可逆转的伤害性副作用,于是探索可作用于特定靶点的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肿瘤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全球大约有15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超过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 EGFR)基因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40%~80%的NSCLC患者过度表达EGFR,已经可以确定其为亚洲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

肿瘤生长是通过血管生成实现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调控,已知有数十种,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及其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家族及其受体家族、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以及转化生长因子等。

其中VEGF 家族及其受体是作用最强的正性调控因子之一,并在肿瘤血管中呈高表达状态,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作用靶点。

EGFR-TKI耐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5],深入地了解EGFR-TKI耐药机制,探讨克服耐药的策略,研制不可逆的EGFR抑制剂成为亟待完成的问题。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 EGF)最早在1962年,由Stanley Cohen在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mEGF)得到,随后发现了人胃酸分泌抑制因(urogastrone,UG)即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并可从人尿液中大量制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