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五大癌症。肝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因其侵袭性强、易复发等特点,绝大多数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或转移。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肝移植、放疗、化疗等缺乏有效根治性,病死率较高。而近段时间,成像领域中出现的新兴技术——荧光成像,能有效改善了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并在临床上起到辅助诊断作用。近红外荧光成像用到的近红外光相比于其他波段的光,有无损伤、高特异性、高灵敏度、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势。这使得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成像和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能对特定组织的生命体进行原位、定量、实时的检测,可用于肿瘤探测和定位研究。
在过去的几年里,基于对HCC分子病理新的全面认识,对于HCC治疗的新手段正逐步发展起来。这些新的分子治疗许多是针对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以及相应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例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这些生长因子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肝癌的血管生成,从而去影响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结合近红外荧光探针和分子治疗,本课题旨在设计筛选出一种能够选择性作用于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肝癌的新生血管形成及肿瘤细胞生长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AI。并以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为先导物,筛选出其衍生物MPA。将BAI与MPA相结合得到新型荧光探针YQB-MPA,使其对HCC有特异性和靶向性,从而可以探测诊断肝癌。
- 要解决的问题
1.对合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YQB-MPA进行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的表征。
2.检测探针和细胞的亲和力。
3.探究在细胞水平上探针YQB-MPA对HCC的靶向性。
- 可行性分析
近红外荧光探针高特异性、高灵敏度、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等优点,使得目前其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中的研究进展迅速。近几年来,对于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研究众多,相关研究思路、技术和手段也趋于成熟。不少近红外荧光探针已经进入了临床前研究应用阶段,例如近红外荧光探针Cy5.5-CTT-54.2用于前列腺细胞的成像检测。而在实际生活应用中,不少近红外荧光探针技术已用于手术导航、肿瘤探测等中。这些相关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能提供了不少可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此外,本实验室设备齐全,此课题所需要的研究手段等不复杂,在此实验室可以完成相关的操作。而且所用到的实验材料成本不贵,研究过程无需用到大量的有机试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安全环保。且此课题的实验步骤不算复杂,对应所需的研究时间宽裕,可在实习期间开展完成以上实验。
- 研究方法和内容
实验材料: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