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系统开发文献综述

 2023-08-15 05:08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大跨度斜拉桥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系统开发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的迅猛增长,我国在近20年内修建了众多大跨径桥梁,桥梁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未来桥梁运营管养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目前各大桥梁运营管理单位都十分重视管养工作,设计建立了实时监测及管理系统,但由于采集到的数据形式复杂、数据量庞大且采集过程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利用监测数据对结构状态进行评估及预测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大跨径斜拉桥的长期监测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剔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评估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大跨径斜拉桥关键构件服役状态的智能预警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健康监测现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并安装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欧进萍[1]及其课题组开发了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智能监测系统,其可通过网络访问该桥的数据库,并操作和控制系相关参数;李爱群等[2]开发了一套用于润扬长江大桥的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对该桥关键构件的静动力响应、大桥所处的自然环境、交通荷载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此外,不少已建或在建的大型桥梁也均安装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健康监测系统主要通过采集结构在较长时间内的响应,提取出对结构损伤比较敏感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估结构目前的健康状况。然而结构所处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结构响应的变化,甚至掩盖损伤的影响,导致无法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如何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成为了健康监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不少学者已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活载及温度效应的分离

通过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中包含有车辆荷载、温度荷载、风荷载等多种效应,为了更科学地评估,需从中提取出反映结构本身健康状况的恒载特征值。根据孙宗光[3]、刘小玲[4]等人的结论,风荷载产生的效应可忽略不计,因此主要是分离车辆荷载、温度荷载的效应。

周毅[5]等人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法对东海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测的跨中应变数据进行了分析,成功将应变数据中的动态响应成分和静态响应成分进行了分离。李苗等[6]同样采用EMD法,基于温度效应的周期趋势特点及慢变的特点,将应变长期监测数据中的温度效应成分提取出来,并介绍了提取温度效应时IMF阶数的选择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