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药物经济学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药品领域内的具体运用。其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医疗药品消耗急剧上升,但卫生保健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为合理分配有限医药卫生资源,研究者们开始探讨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于医疗保健领域。20世纪50~60年代,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开始深入到医药卫生事业中的各个领域。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始于1993年。1995年上海举办了药物经济学研讨会,推动了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药物经济学逐渐成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尚未有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药品政策及各相关政策中也没有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要求,政府也未出台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规范或指南。可以说,这一门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现状到底如何,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至今为止的研究成果是这篇论文的想探究的目的,由于在药物范围广阔,对于所有药物都进行经济学研究现状的探讨有困难,因此选取我国传统中药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中药目前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现状分析来了解当前这一门学科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以及启示。
二.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查阅文献资料,获得我国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情况。
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的发展和现状,找出差距和提升潜力。
统计分析法:从中药药物经济学相关文献的数量以及几年来的变化趋势分析其现状以及探讨未来。发展。
三.文献综述:
何耀,张素华在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现状调查中提到我国医学期刊所发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选题来源广泛,但在前瞻性研究设计,模型法研究设计,贴现率和成本组成等方面尚待进一步加强。中药经济性评价的研究文献数量偏少,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单一且评价过于粗糙,对于中医诊疗及中药的炮制等领域的经济性评价研究有限,对中药上市前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工作未开展。张芳博士认为药物经济学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已经逐步开展和运用到中药学研究中,但在这一领域存在研究角度偏差,数据可靠性低,成本计入不完全等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