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系统中梯度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文献综述

 2023-04-15 09:04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CT扫描仪和X光机等医疗成像设备,综合了电气工程,软件工程,探测技术等多门学科,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又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医学诊断方面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某些物质在静磁场中,会形成一组分裂的能级,若该物质受到合适的电磁辐射,能级之间会产生跃迁,从而再次辐射出电磁波,这种共振现象,称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核磁共振辐射出的电磁波通常具有特定频率[1]。

MRI是利用生物体内特定原子磁性核(多数为氢核)在磁场中所表现出的磁共振作用,用不同的射频脉冲序列对生物组织进行激励,产生电磁辐射信号,同时检测组织质子密度信息,再经空间编码、重建而获得图像的一种高新技术。

MRI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超导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支撑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MRI技术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如今,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获得人体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位断面的图像,成为现代医学影像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之一。

相比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MRI系统的激励源为短波或超短波段的电磁波,波长在1m以上(小于300MHz) ,无电力辐射损伤,彻底摆脱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又有多参数、多方位、大视野、组织特异性成像及对软组织有高分辨力等特点,它不仅能提供人体的解剖图像,还可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信息。

不断提高MRI扫描仪的成像速度和成像质量,对提高现代医学诊断准确性,促进医疗手段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