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超材料控制电磁波传输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18 04:11

文 献 综 述

1.引言

传统透镜主要根据费马定理,光倾向于往高折射率的地方折射,透镜不同位置的厚度不一样,光经过透镜后,所积累的相位不同,从而改变光的波阵面,使光汇聚。相位的变化与元件厚度成正比,从而限制了元件的极限大小[1]。而新型的超颖材料突破了自然材料的限制,能够更加灵活地操控电磁波的传播。当光照射到亚波长散射体时,它的相位会发生突变,将这种散射体排成一个面,然后精确控制每个单元的结构来控制光的相位,就可以使光汇聚到一点,即所谓的超颖透镜。实际上,基于这种原理的透镜早就已经开发出来了,但是暴露出来许多缺点,材料的损耗比较大,效率低,性能无法跟现有的商用透镜相比。随着纳米谐振器的开发,超颖透镜的性能不断改善,其高分辨率和超薄的优点,在将来的光学领域中会有更加广泛的运用[2,3]。

2.超颖材料概述

与自然电磁材料不同,超颖材料由人为设计的不同共振结构单元构成,因而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其性质主要由结构单元和构成材料所决定,设计的结构单元属于亚波长结构,因此尺寸要比工作波长小很多[4,5]。理论上,通过调整结构单元的的参数(两个矩形介质谐振器的长(WL),宽(WR)和间隔距离g),可以任意改变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远远突破了自然材料所能覆盖的光学参数范围。2006年,J.B.Pendry等和Ulfeonhardt提出的变换光学理论[6,7],为实现超材料控制电磁波的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超颖材料的发展,它不仅仅只停留于实现负折射率材料,其结构单元在其他学科的完善下,可应用于更多领域。

在超颖材料的基础上,将其设计成厚度比工作波长小很多的二维超材料,即超颖表面[8,9]。基于其从纳米层次的精确设计,可以达到在单一的镜头组件实现更加完美的光线控制,可将可见光汇聚成亚波长尺寸的光斑,从而在不影响成像效果的前提下,缩小镜头的体积。近几年,iPhone镜头像素的提升,导致镜头突出的设计,是因为其iSight相机镜头由5个单独镜头组成,且传统光学元件通过光程的积累来实现相位的改变,因此相位变化与光学元件的厚度成正比[10]。而超颖表面通过电子束雕刻或聚焦离子束等离子材料形成的超透镜,通过控制波前相位、振幅以及偏振进行波束调控,可实现单一透镜对多种波长光的聚焦,从而降低了镜头结构的复杂度,实现镜头厚度的减小。

基于广义斯涅尔定律,超颖表面利用相位突变的梯度进行波束调控,实现反常折射和反常反射。超颖表面通过在入射波的两种介质分界面上产生相位差,来调控电磁波波束的方向。此外,超颖表面与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操控光的相位、偏振方式[11]。

谐振器就是指产生谐振频率的元件。纳米级的光学谐振器使超颖表面透镜的实现成为可能。通过耦合介质纳米谐振器的非周期排列,实现了多波长消色差透镜,使透镜对近红外区三个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焦距保持不变。使用纳米谐振器作为相移单元,超颖表面使波阵面汇聚到一起,这一原理已被用于实现射束偏转,全息摄影和偏振分光。超颖表面的基本单元是由亚波长级的纳米谐振器,但会产生由谐振器内分散作用所造成的色差,影响元件的性能[12]。

3.超颖材料的应用

超颖材料弥补相区分布产生的色差,可改善电磁波在波导中传播的色散现象。低散射超颖表面结构单元的反射相位按随机的方式排布,可抑制主要方向上散射峰的强度。超颖表面通过将散射波干涉相消,降低目标的后相散射,可实现太赫兹低散射表面。超颖材料单元结构电磁效应的各向异性,实现对电磁波的偏振调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