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建筑学专业8 联合毕业设计01——成都宽窄巷子二期项目城市更新研究与设计文献综述

 2023-08-28 03:08
{title}{title}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背景:

1.该联合毕业设计拟以“成都宽窄巷子二期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基地位于于成都市青羊区宽窄巷子街区西侧,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2.项目定位:

依托宽窄巷子一期所形成的以川西传统院落和街巷为载体的城市旅游地标,提升文化旅游属性,打造集传统文化、精品餐饮、城市观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集群。

2.基地概况:

基地为南北两个地块组成:南边为38分部地块和北边为水表厂地块。用地边界均为不规则形,场地较为平整。

意义:

1.宽窄巷子目前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历史街区转变为商业旅游区的案例,但宽窄巷子作为一个旅游区,它的游客接待、医务室、演出场地等相关硬件和服务配套仍是滞后的。如果能在二期工程对这部分不足进行弥补,将会大大提升宽窄巷子景区的服务水平。

2.宽窄巷子目前是一个主要面向外来游客的景区,并不受成都本地人青睐。它虽然深陷于一群居住区之中,但是却并不对周边居民提供服务,这是一个矛盾点,如果能在二期工程中深入考虑到周边居民的需求,才能激发出场地活力,使得宽窄巷子对周边呈现出积极状态。

3.宽窄巷子是少城文化遗留的历史碎片,目前是孤立在城市之中,我们需要把它与大的少城文化联系起来,建立起连续的历史线索。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1.由于该基地与宽窄巷子老街区片区紧邻,并处于其保护控制协调区范围,使该地块具有特殊的区位特征与相应的规划设计条件限制,因此使本课题极具挑战性与探索性价值。

2.由于场地被封闭居民小区切割,场地形状极其不规则,如何使宽窄巷子二期这个开放的文旅产业集群与私密度很高的住宅区和谐共存,是十分值得探索的事情。

3.设计需要充分理解尊重川西历史文化,并能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传承与创新。并对成都老城更新与公园城市理念进行解读与应用。为宽窄巷子面向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城市场所,对本地人也为外来人能展现一个全新的独具特色的宽窄街区。

三、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交通分析:

(1)场地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东侧,东邻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西临西郊河。距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1.7km。

(2)场地距离成都市六个主要交通枢纽的直线距离分别为:距成都站4.3km;距成都东站9.6km;距成都南站6.8km;距成都西站7.0km;距双流国际机场15.0km;距天府国际机场(在建)53.6km。场地与这些站点均地铁可达。

(3)与场地相邻的道路都为城市支路,其中实业街车流量适中,同仁路日常比较拥堵。

(4)宽窄巷子附近有地铁二号线与四号线穿过,并设有4号线宽窄巷子站与2号线通惠门站,宽窄巷子与2、4、5三线换乘站中医大省医院站相距仅一站地铁。

(5)成都市开设的公交旅游专线中均经过宽窄巷子,其中除了锦城观光2号线停靠于宽窄巷子西侧外,其余均停靠于宽窄巷子东侧,机场专线夜间3号线亦停靠于宽窄巷子东侧。

(6)场地所在区域停车场密度偏低,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均无法满足其需求。

2.形态分析:

(1)地块周边路网以历史少城鱼骨状肌理为主,新老城路网形态,街区尺度和建筑尺度都不太一样,宽窄巷子独特的肌理更是像历史碎片,与周围肌理格格不入。

(2)周边建筑肌理密集,北部和场地内部较稀疏。

3.景观分析:

(1)城市尺度上,以两江环抱为形态,府南河为主要水系,伴走势曲折绿化良好的浣花溪,以及尺度略小宜居亲民的西郊河共同包裹城市。场地作为西郊河沿河风光带上的一个节点,应该为成都绿道开放出一片市民休闲空间。

(2)场地上遗留有两段少城城墙,但未得到保护和利用。

(3)基地周边部分居住小区内部绿化较好,沿河和宽窄巷子绿化有特色。

(4)景观资源大多处于低矮平面,互相之间的视廊未能连通,可能需要考虑从高处进行观景与视廊连接。

4.城市功能分析:

(1)场地周边核心区内计有各小区共六处。各小区均为封闭式小区,之间由围墙或绿篱隔开。社区道路呈Y字结构,同时供两个小区使用。Y字结构降低了通行效率,同时地块内部各社区道路之间并不联通,内部毛细路网组织不畅。

(2)场地周边核心区范围内,停车场分布东南多,西北少。3号场地现在被用作社会停车场,车位保有量巨大,在建设后需考虑场地停车问题。

(3)场地周边核心区中慢行系统完成化区域较少。主要分三种类型:西郊河东岸绿廊布置的慢行步道系统。锦都配套商业与四川特产购物中心共同组成的商业步行街。各小区内部的绿化步行系统(其中成体系的仅有锦都三期及长富新城内部。

(4)场地周边核心区中公共空间主要有三类:绿色公共空间,以西郊河绿带与锦都3期东南角绿化运动场为主。商业公共空间,以各小区边线与道路退界之间组成的零星区域为主,加以四川特色购物中心商业街区。文化公共空间,以场地周边核心区东南角“宽窄巷子”专题构筑物文化广场以及北侧宽窄巷子社区美术馆组成。

5.现状建筑评价:

(1)周边建筑以住宅为主,大多数沿街建筑采用下商上住模式,对街道开设餐饮、零售店,宽窄巷子景区是范围内唯一集中商业区。

(2)宽窄巷子景区形成了唯一低层建筑群,少城范围内基本上以多层建筑为主,场地的北侧、西侧与南侧都为高层建筑,西郊河两岸高楼林立。

四、方案(设计方案、或研究方案、研制方案)论证:

城市设计部分:

1.发掘问题:

(1)场地碎片化。宽窄巷子在成都市犹如一片历史碎片,其与其他少城遗迹并没有形成联系,也没有与其他景点连成景观带,而是突兀地插在居民楼群中间,是一个城市“盆景”。

(2)宽窄巷子士绅化。宽窄巷子是一个成功的旅游开发项目,其呈现出的“原汁原味”的成都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并反过来成为成都的某种城市标识。但是宽窄巷子在市场作用下逐渐背离更新改造之初的控制。士绅化、商业化与庸俗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在项目深掘旅游价值之时忽视了对居民的关怀。宽窄巷子渐渐将居民“排斥在外”。

2.设计策略:

(1)记忆重现。通过对场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郊野-金河-城墙-民居体系进行回应,重新塑造一个适应现代生活的历史文化带,以重现历史记忆,唤醒对少城文化氛围的怀念。

(2)连结碎片。连结作为整合碎片的直接高效的手段,有助于对时空关系的修复:对历史与现实的连结;对场地碎片化要素的整合;对居民与士绅化街区对立的缓和。

3.设计概念:

再述-连结

4.城市设计结构:

历史文化轴的定位是重现成都老城文化与历史氛围,并引入水系重现金河意向,沿轴业态:遗址公园——文化商旅——城市演艺——休闲娱乐垂直院落(由北至南)。

交通联结轴的定位是通过艺术商业街道和绿道联结水系与宽窄巷子,沿轴业态:码头地铁站交通枢纽——艺术商业街道——城市广场——商业历史街道(由西至东)。

水系游憩轴的定位是沿河休闲,打造滨河节点、沿河夜市,引入游船系统,打造社区滨河公园,

业态:商业酒店——夜市——码头地铁站交通枢纽——社区滨河公园(由北至南)。

日常休闲轴的定位是打造文艺生活化休闲轴线,延伸泡桐树街打造的漫生活情调小巷,业态:夜市——茶楼——遗址公园——情调酒吧街(由西至东)。

单体设计部分:

1.意向:可变式观演中心

2.设计说明:成都有着深厚的演艺文化,从传统的川剧、金钱板到现代的音乐会、话剧,观看表演一直是成都人民日常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当游客来到宽窄巷子,也会愿意通过看表演来感受成都当地的文化风情。而不同类型、规模的演出需要的表演场地也不同,通过可变式的设计可以解决灵活、快速搭建各种舞台的需求。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