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对象及背景
本课题设计是普阳县松溪河边坡支护工程设计,场地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丘陵区。勘察区自然地形呈西低东高的斜坡,自然地面高程825~855m,高差30m,勘察区斜坡坡度一般为35°~75°。
拟治理边坡为松溪河人工开挖边坡,70年代经人工开挖将松溪河主河槽改道形成。目前右岸边坡坡顶为207国道及住宅小区,左岸边坡坡顶为颐民公园。勘察区范围地表水主要为松溪河河水,河水主要来自上游补给,两岸有部分生活废水排入。本次勘察中钻探未揭露地下水。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场区主要为地表河水,场地中及附近无工业厂房及工业污染源,故场地地下水和土壤对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1)、《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修订版),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二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高潮迭起,出现了大量的边坡稳定问题亟需解决,给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边坡失稳是多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环境下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针对特定的工程必须要有明确边坡灾害的产生机理,在选择相适宜的防治防护措施,国内外支护结构的发展过程中,边坡病害防治的支挡工程的结构类型丰富多样其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的采用抗滑挡墙结合支撑锚杆,曾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滑坡推力大,致使抗滑挡墙体积庞大,墙基础必须置于画面一下一定深度,施工开挖影响大,第二阶段,在相应疏解滑带水的情况下,采用抗滑桩支挡,效果明显抗滑桩因提供的力比较大,施工扰动小,安全,见效快,所以在当时被广泛使用,第三阶段,随着锚固技术的发展,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中演化出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工程实践中,大都存在对边坡工程病害特征和性质的认识不清,治理工程措施不力等诸多问题,常常会造成边坡工程的变形和破坏。或因治理方案过于保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预测边坡失稳的破坏时间规模以及危害程度,事先采取防治措施,减轻地质灾害,达到满足经济合理和安全的双重目标。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边坡形式的不断变化,人类的工程越来越大,边坡的高度不断增加,遇到的地质问题日益复杂,我们以后所面临的边坡加固及边坡支护问题也会愈加复杂,对欠稳定的边坡支护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综合防护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的考虑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块,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圆弧发,不平衡传递系数法等依然是现在实际工程在分析边坡稳定性时主要运用方法,随着科学力量的进步,一些新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出现,如用有限元法对边坡的岩土体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设置各种支护形式进行对比,已确定最有效的支护方案,但是随着边坡形式的不断变化,人类的工程越来越大,边坡的高度不断增加,遇到的地质问题日益复杂,我们以后所面临的边坡加固及支护问题也会愈加复杂,对于欠稳定的边坡支护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综合防护必将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滑坡灾害的防治方面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治理强调统一考虑边坡稳定的各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按照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选择性的对滑坡进行防治,目前滑坡的防治措施主要为完善排水系统,抗滑支挡和滑带上改良等抗滑支挡措施对于边坡失稳的防治在工程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能有效的防止边坡失稳而引发的不必要损失,边坡按其形成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按其介质又分为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和土岩组合边坡;按其稳定状态又分为稳定边坡、不稳定边坡和潜在不稳定边坡等。边坡类型细分起来十分复杂。边坡支护主要针对不稳定边坡,以及那些潜在不稳定或者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要求的边坡。边坡支护结构的形式很多,有挡墙、抗滑桩、锚固等,可以说百花齐放。支护中主要使用其中一种、两种,或将不同类型的支护结构组合起来使用。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支护结构,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多方论证,从可选方案中推荐最优方案,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所采用方案是否做到了安全、经济、合理、可行。如何做到方案最优,是支护工程设计参与者必须考虑的,因为支护结构形式的选择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我们的一些工程设计中边坡支护结构显得越发的重要,同时更加考验我国工程人员对于边坡支护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工程中也是对于欠稳定的边坡的要求越来越要求严格。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编写时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锻炼我们的综合能力的检验,提升我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能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同时对我们的动手动笔能力均得到很大的锻炼,对于我们踏入社会去竞争,创造信心,充分的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创造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奠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学习会如何将大学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操作相结合,培养和锻炼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分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选择何种支护手段才能够有效地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永幸,邱燕玲.基于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的道路边坡分类浅析[J].中国勘察设计201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