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首先,色彩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感情,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人们进行自我表达的工具之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瓦伦丁(1991)通过对幼儿色彩偏好的研究指出:幼儿在出生早期约12个月,就能表现出某种颜色的偏好,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的实验证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可见色彩在儿童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儿童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色彩被广泛运用在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次,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同时,笔者通过文献搜索发现,色彩受性别,性格,文化差异,生活环境以及教育背景,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不同民族的幼儿在颜色命名,颜色偏好,颜色辨别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指出:各民族间幼儿色彩感知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倾向。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将汉族和藏族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来分析4-5岁汉藏幼儿的色彩感知的差异。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色彩
目前国内研究者未对“色彩”达成统一的定义。因为色彩是一个多义词,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杨凯(2018)认为色彩是儿童对于世界的最初印象,是儿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系统的表达出来的主要方式。
在本研究中对于色彩的定义,笔者将色彩界定为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论译者文学素养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文献综述
- 习近平重要讲话中俗文俚语的生态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 汉英口译异化研究—以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例文献综述
- 明治維新と戊戌変法との比較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小学生の学校ストレス問題研究と対策 ——中日小学校教育の比較を中心に文献综述
- 『菜穂子』における堀辰雄の女性観ーー菜穂子という人物造形から見て文献综述
- 唐诗中的栏杆意象研究文献综述
- 兰波《醉舟》的色彩和情感研究文献综述
- 从居酒屋看日本人的饮酒文化;居酒屋から見る日本人の飲酒文化文献综述
- 论中国动画如何摆脱“低龄化”认识误区—来自日本的启示;アニメの「低年齢論」の誤解から脱する–日本からの示唆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