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在小学实习过程中,笔者跟随某位教龄三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她曾任“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方面颇有建树,多次执教区市级公开课,深受同学的喜爱与尊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位教师上课时很有特色——十分关注课堂生成。她认为:“应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生成往往代表了学生遇到的问题,抓住了生成,也就满足了学生真正对于学习的需要。”印象最深的是她执教《练习三》的时候,书上有关于修改病句的内容,学生大多不太记得,反应迟缓,教师趁势复习修改符号,并且采取幽默有趣的记忆方式(换词符号像天线宝宝,删除符号像猪尾巴,交换位置符号是城墙式)。——相机复习先前的内容,巩固旧知识,真正把学生放在心里,真正攻克了重难点。关注课堂生成,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课堂生成的相关理论也对于笔者的后续实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开始逐渐关注该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并进行记录,查阅了相关文献,打算从该教师课堂实录和课堂生成理论层面,选取值得分析的内容,即该教师的课堂生成,作为本文的研究问题。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关于课堂生成的概念
吴永军在《新课程核心理念例解》中认为“所谓教学中的生成,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自然生成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师生经验,它强调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不断产生新的、甚至是预先未想到的目标、内容、经验等。”
张志亚在《语文建议》上发表的《对课堂生成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课堂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会涌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凭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教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调控,积极引导,使教学活动不断更新,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
李丽在《文教资料》上发表的《浅析语文课堂生成的内涵及特点》中认为,“语文课堂生成就是指教师在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中围绕文本的种种互动,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理解,从而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精神的新的自我建构。”
2.关于课堂生成特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论译者文学素养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文献综述
- 习近平重要讲话中俗文俚语的生态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 汉英口译异化研究—以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例文献综述
- 明治維新と戊戌変法との比較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小学生の学校ストレス問題研究と対策 ——中日小学校教育の比較を中心に文献综述
- 『菜穂子』における堀辰雄の女性観ーー菜穂子という人物造形から見て文献综述
- 唐诗中的栏杆意象研究文献综述
- 兰波《醉舟》的色彩和情感研究文献综述
- 从居酒屋看日本人的饮酒文化;居酒屋から見る日本人の飲酒文化文献综述
- 论中国动画如何摆脱“低龄化”认识误区—来自日本的启示;アニメの「低年齢論」の誤解から脱する–日本からの示唆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