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童蒙读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之前童蒙读物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最早的对于童蒙读物的研究只有学者们对童蒙读物的考订,这些考订并没有把童蒙读物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1949年以后,我国对传统童蒙读物的研究有所进展,数量不多但质量提高。1992年张志公的《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是有关古代童蒙读物比较权威的研究成果。我国关于童蒙读物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为热门,出现了一时期的“蒙学热”现象。我国学者对童蒙读物的研究逐渐涉及到内容、形式、思想、特点等方方面面,不仅有对同一时期不同童蒙读物的研究,也有对同一童蒙读物在不同时期使用的研究等,同时也有对单篇具有重要影响的童蒙读物的研究。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新式教育的传入,古代传统的童蒙读物逐渐向新式童蒙读物转变,逐渐向蒙学历史教科书转变,所以对这一时期童蒙读物的研究,主要在于研究近代的教科书的转变。
我国学者对古代童蒙读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
论证了我国古代童蒙读物的发展进程,归纳古代儿童读物的特点,对目前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有深刻的启示意义。1941年,上海震旦大学出版了著名学者胡怀深的《蒙书考》,这是有关蒙学读物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它开列了约100种所知所见的蒙书,辑录了几十条有关的资料。
第二,分朝代研究。由于童蒙读物在宋代达到了繁荣期,出现了专门的道德类童蒙读物,符合当时理学的发展要求,在普及民众道德教育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宋代的童蒙读物研究得最多。潘伟娜的《宋代新编童蒙读物初探》,对宋代的《童蒙训》、《十七史蒙求》、《名物蒙求》等童蒙读物进行了探索,并总结了宋代新编童蒙读物的历史特点。王艳香的《明清时期童蒙读物中的历史教育初探》,分析了明清时期童蒙读物的特点,并探索了明清时期童蒙历史教育的特点,分析对现代初等历史教育的启示。
第三,对内容和形式的研究。如在内容上,中国古代童蒙读物可以分为识字类、知识类、道德类、综合类等。在编写体裁上可以分为蒙求体、歌诀体等。徐梓先生的《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对古代蒙书进行梳理,按时期分类介绍,分综合、伦理、性理和经学、历史、韵对、诗歌、故事和图画、识字、其它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宋元明清时期各种体裁和类型的蒙学读物。此外季羡林主编,郑阿财、朱凤玉合著的《敦煌蒙书研究》,从考证学的角度,将敦煌蒙书分为识字类、知识类和道德类3大类10小类,并分别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分析。
此外,还有大量的对单篇童蒙读物研究,流传广泛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在这些方面汇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黄宝权的《童蒙读物幼学琼林编纂特点探析》,万超的《龙文鞭影的教育启示》等都是对单篇童蒙读物的研究。
民国时期由于西学的传入,童蒙读物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历史类童蒙读物逐渐向童蒙教科书转变,所以对这个时期历史类童蒙读物的研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这个时期历史类童蒙读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童蒙历史教科书的研究。通过对近代以来各种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总结历史教科书变化特点、编排原则等。臧嵘的《历史教材纵横谈》,通过“历史教材学十二论”阐述了有关历史教材编写、选择与运用等,并对我国历史教学大纲、历史教科书的沿革进行了阐述说明。张绪忠的《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以文化为视角,对民国历史教科书进行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历史教科书所反映的当权者的观念与教化思想,同时历史教科书也凸显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关注民众文化生活细节。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论译者文学素养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文献综述
- 习近平重要讲话中俗文俚语的生态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 汉英口译异化研究—以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中的文化负载词为例文献综述
- 明治維新と戊戌変法との比較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小学生の学校ストレス問題研究と対策 ——中日小学校教育の比較を中心に文献综述
- 『菜穂子』における堀辰雄の女性観ーー菜穂子という人物造形から見て文献综述
- 唐诗中的栏杆意象研究文献综述
- 兰波《醉舟》的色彩和情感研究文献综述
- 从居酒屋看日本人的饮酒文化;居酒屋から見る日本人の飲酒文化文献综述
- 论中国动画如何摆脱“低龄化”认识误区—来自日本的启示;アニメの「低年齢論」の誤解から脱する–日本からの示唆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