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的“吃人”言说——《狂人日记》与《肉香》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8-20 11:08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聚焦于研究的课题,从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意象的阐析到蔡骏“心理悬疑小说”的介绍,再到以“吃人”为主题的对《狂人日记》与其他当代小说比较研究中具体方法论的学习。作者通过阅读一定量的文献,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吃人”;隐喻;人性

引言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就客观意义、隐喻意义、文化意义等角度,探究《狂人日记》与《肉香》中“吃人”言说的同与异,并探讨这些同与异背后的深层成因。本篇文献是作者阅读一定文献后所作,为后来的研究提供入手点和一定的帮助。

1.针对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言说的理论研究

现有文献中针对鲁迅《狂人日记》中“吃人”言说的研究著述已经非常丰富。有很多学者已经就“吃人”言说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度阐发,也就是客观物理层面的“吃人”、文化隐喻层面的“吃人”以及人性层面的“吃人”。

文化隐喻方面的经典之作有薛毅、钱理群的《lt;狂人日记gt;细读》1,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深藏在民族内部的“吃人”集体无意识。该文中指出了狂人日记文本中隐藏着的许多对子:“将文/白对立内化为小说文本之中小序与日记的对立关系,并经由叙述者lsquo;余rsquo;/lsquo;我rsquo;转化为常人世界/狂人世界的对立关系。”其他的诸如黑夜/白天,看/被看,吃/被吃等等二元对立关系。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提出了狂人的言说权问题,认为狂人自己并不把”吃人“当做常人化了的象征意义看待,他发现的是历史上真实客观存在的吃人行为,由此进行言说吃人欲望的存在、民族的吃人的“集体无意识”,并将问题引向读者自己。而狂人自己也在受着这集体无意识的控制,人人都在其中浸淫,在日常意识无法探知的黑暗无意识控制下,狂人预言了食人民族的大毁灭,然而这个唯一的目击者也在走出“癫狂”之后否认了他的语言,因此“日记所明示的毁灭转化为文本小序所表达的否认这种毁灭的毁灭”。

在吴晓东《竹内好与伊藤虎丸对鲁迅lt;狂人日记gt;的解读》2也延续了这种集体无意识控制下人无处可逃的论述。在竹内好的《鲁迅》一书中提出了“回心”和“赎罪文学”的概念。伊藤虎丸把《狂人日记》中狂人“我也吃过人”的认识叫做“加害者有罪意识的自觉”。吴晓东认为这是狂人对自己“原罪”意识的自觉——对自己与吃人的旧时代的无法割裂的深层维系的体认。

在“吃人”的象征意义上,除了对于一直以来“礼教吃人”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很多学者超越于此,探究《狂人日记》中“吃人”言说的更多内涵。王乾坤《关于“吃人”》3一文中,对于鲁迅“吃人”言说的接受进行了质疑,提出鲁迅“吃人”的言说是以他用个性自由界定“人”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即“人”“是具有独立的个人权利,有尊严,自由自觉,自主创造的人。但是在这一级一级制驭着的关系链里,人不能动弹,甚至想不到动弹。人之为人的应然状态被剥夺,成了不属于他自己的一个存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否定。同时,文章反驳了认为鲁迅“忽视”中国古书其他层面积极探讨的看法,认为鲁迅的使命在于更新“人”的概念,而非“全面”。这同样是一个经典的观点,延续这个方向,郭战涛《道教与lt;资治通鉴gt;——lt;狂人日记gt;“吃人”意象再解读》4一文中,从道教和历史的角度,对于人类历史中客观存在的“吃人”现象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一般而来由《狂人日记》得出的“礼教吃人”这个结论是对鲁迅对整个历史和人性思考的窄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