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交流角度看清末民初欧美对中国艺术接受过程的中西文化审美差异文献综述

 2023-01-11 04:01

从收藏交流角度看清末民初欧美对中国艺术接受过程的中西文化审美差异课题性质 基础研究 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1.研究目的 庞虚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古董收藏大家,收藏甲于东南。

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是较先在美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藏家,受其老师惠斯勒(James McNeil Whistler)的影响对东亚艺术产生兴趣,其遗产作为国家博物馆藏品,对欧美研究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位收藏大家之间虽不同文化背景,却通过藏品交流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期西方画商对中国古画的选择与推销,也对西方欣赏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该课题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中外藏家交流为例,研究在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及交流后逐渐产生的理解与共鸣。

2.研究意义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从二十世纪以来学术呈现的显著特征是跨语境研究,这个特征在西方艺术史探究中较为明显,这个趋势符合十九世纪的新史学革命中Universal History的信念,在艺术上该信念被表述为:就艺术而言,人类展示了同样的基本技巧,处于同一的发展阶段,展示着相同的基础技能,相同的基础图式。

在这个思潮中,中国艺术得到了特别关注。

不少西方艺术史学家就此进行探究。

而清末民初的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结束闭关锁国,西方文化艺术不断涌入,中西交流的重要时期。

从艺术藏品交流角度,结合中西收藏家的书信交流,以及日记等一手材料,比较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对跨文化的相互理解,跨语境艺术共赏交流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