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对荒岛文学的突破和创新文献综述

 2022-12-09 03: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选题的意义

由于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殖民发展史,在英国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主题,一般是作者有意识地将主角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然后以荒岛为背景进行描写,借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从16 世纪末期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17 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 从19 世纪R·M·巴兰坦的《珊瑚岛》到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我们称这类作品为荒岛文学。

在《蝇王》之前的荒岛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更倾向于描述主角在荒岛上克服环境困难的过程,如《鲁滨逊漂流记》中对鲁滨逊如何客服孤岛恶劣天气生存下去的详细描写。其余作者也更倾向于将主角设定为积极向上的正面人物角色,而故事的最终解决一般也是正面的,比如同样将主角设定为儿童的另一部荒岛文学代表作《珊瑚岛》,三位主角团结友爱、战胜海盗、帮助当地土著,作品风格十分积极向上。而戈尔丁的《蝇王》对传统荒岛文学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蝇王》作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对于传统的荒岛文学的突破可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小说中,对岛上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作者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对孩子们在岛上的具体生存活动也不是作者主要描述的对象。戈尔丁对于孩子们的行为描述并不是为了解释他们是如何在一个孤岛上生存下去的,而是为了通过他们近乎疯狂的行为,比如如何争夺权力,对待火种和技术的态度有何不同,对狩猎到的猎物的处理等等行为,来表现在一个缺乏社会规则约束力的极端环境下人们的心智和行为会有怎样的变化。通过荒岛这样一个极端的背景设定下,将人类本质对于权力、力量的向往,屈服于强大的专制者、从众心理等等人性的黑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在荒岛环境下对于人性透彻而深入的探讨是在以往的荒岛文学中不曾体现的。

第二,小说将主角设定为一群儿童,用儿童的形象来体现原始人类的形象。《蝇王》的作者戈尔丁在二战前后有着近十年的教书经验,这十年使得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儿童和青少年,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看到他们所展现的真实的一面。人性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是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话题。儿童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和天真、不沾染世俗气息等类似特质联系在一起。在另一部荒岛文学代表作品《珊瑚岛》中,虽然主角同样也是一群孩子,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天使般的形象,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是传统作品中正统的儿童形象。而在《蝇王》中,由于缺乏成年人的约束和管辖,再加上本身对你社会规则不了解不熟悉,心智尚未成熟,天真无暇的儿童形象转化为缺乏规则束缚的原始人类的形象,做出了残暴程度甚至远超成年人的行为。

第三,小说悲剧性的结尾。在小说结尾,虽然孩子们成功地逃离了这个孤岛,但是他们在岛上突破常理的行为甚至导致了两位主要角色的死亡,这也对他们的心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样的情节设定在其余荒岛文学作品中也是不曾有过的,但是正是这样悲剧性的结尾更加突出了人性黑暗面对行为的影响,使得整部作品得到了升华。

  1. 研究现状

《蝇王》作为一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历年来都有很多人对其中的象征主义、女性缺失、人物构造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针对将主角设定为儿童这个特点也有一些讨论,比如说徐丹发表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罪恶的成年礼——试析lt;蝇王gt;》,该文从原型的角度, 把荒岛上儿童的行为当作一场罪恶的成年礼, 就此挖掘出一个沦落的乌托邦上童真泯灭背后的现代寓意。李玉华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上的《泯灭的童心 泯灭的人性——读戈尔丁的lt;蝇王gt;》一文中,也指出戈尔丁对于儿童的形象的发展和延伸,使其更为饱满和丰富。而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菲菲所作的硕士论文《论lt;蝇王gt;对“鲁滨逊式的”英国荒岛写作传统的突破》中,将《蝇王》与《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经典的英国荒岛文学代表作品进行了对比,阐述了《蝇王》对英国传统荒岛文学风格的突破。

  1. 论文主要内容设计
  2. 荒岛文学概述
    1. 荒岛文学的产生原因
    2. 荒岛文学的独特之处
  3. 《蝇王》之前英国荒岛文学的主要风格
    1. 《鲁滨逊漂流记》——荒岛生存
    2. 《暴风雨》和《珊瑚岛》——荒岛作为不影响故事进程的背景存在
  4. 《蝇王》对荒岛文学的突破和创新
    1. 从对于荒岛环境的设定来看——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对比
    2. 从故事主体的设定来看——成年人和儿童的对比
    3. 从故事的结局来看——喜剧性的结尾和悲剧性结尾的对比
  5. 参考文献目录
  6. 薛家宝. 荒岛:“文明人类”的透视镜——论《蝇王》对传统荒岛小说的突破[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6): 96-101
  7. 李玉花. 泯灭的童心 泯灭的人性──读戈尔丁的《蝇王》[J]. 外国文学研究, 1999, (83): 83-87
  8. William Golding.Lord of the Flies[M].1.PENGUIN Group, 2006.
  9. 徐丹.罪恶的成年礼——试析《蝇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4(3).
  10. 郑洪林.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J].科技信息, 2012, 34(24).
  11. 李菲菲.论《蝇王》对“鲁滨逊式的”英国荒岛写作传统的突破[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12. 金燕玉, 美国儿童文学初探[M].长沙: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13. 王叶娜.论《蝇王》中人物自我的丢失 ——On Lord of the Flies[D].山东大学, 2006.
  14. 杨静.戈尔丁《蝇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前沿, 2012(8).
  15. 杨霞.《蝇王》中的人性观[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33(2).
  16. Li Mingyang.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s on Human Behaviors—Thought on Lord of the Flies[J].Overseas English, 2012(11).
  17. 张正.从人物语言、性格设计——看戈尔丁《蝇王》的主题表现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 1994(02).
  18. 徐明.寓意深刻 栩栩如生──谈《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19. William Shakespeare.The Tempest[M].1.Signet, 1998.
  20. Robert Micheal Ballantyne.The Coral Island[M].1.Createspace,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